11月8日上午,应光学高等研究中心王春教授邀请,普阳博士于会文北楼D区作“光声显微镜在生物医学应用中内源分子和血管功能成像(Intrinsic molecular and functional vascular imaging of Photoacoustic Microscopy (PAM) in biomedical application)”主题讲座。

本次讲座中普阳博士系统阐释了光声成像技术作为生物光子学重要前沿的物理基础与发展现状。光声成像技术基于光声效应,巧妙融合了光学成像的高对比度特性与超声探测的深层组织穿透能力,形成一种非侵入、无辐射的新型医学成像模态。该技术体系主要涵盖光声层析成像与光声显微镜两大类别,在肿瘤早期诊断、血管功能成像及分子影像学等研究领域展现出显著潜力,目前正处于向临床应用转化的关键时期。讲座从生物光子学的演进脉络切入,深入剖析了光声成像的内在物理机制,并对比论证了其相较于传统光学显微技术在生物组织成像中的独特优势。内容重点聚焦于光声显微镜的创新应用,详细阐述了其在无标记活体血流动力学监测及血管血氧饱和度定量分析方面取得的突破。普阳博士进一步介绍了团队所开发的基于双波长微机电系统的光学分辨率光声显微镜系统。该OR-PAM系统已成功应用于脑胶质瘤模型的精细结构与功能成像,并对FDA已批准的抗癌药物CA4P的疗效进行了动态评估。研究表明,该系统凭借其高空间分辨率优势,能够实现对微观尺度血管血流动力学的连续、精准监测,精确绘制单血管水平的治疗反应图谱,为深入理解缺血再灌注等生理病理过程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技术手段与研究视角。
讲座现场反响热烈。交流环节中,与会专家就关键技术细节与普阳博士进行了充分交流;多位青年学者与学生也积极发言,就技术应用与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设性见解。报告结束后,部分与会人员与报告人继续进行深入探讨,现场形成了良好而专注的研讨氛围,充分体现了本次讲座的前沿性与启发性。

普阳博士,毕业于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电子工程系,长期致力于生物光子学前沿研究及光学医疗仪器的开发设计,在超快激光与光谱领域亦贡献卓著。
其研究聚焦于两大方向:
1) 利用光声技术突破光学扩散极限,以实现大型动物模型的深度器官成像;
2) 致力于提高光学显微镜分辨率,以突破衍射极限。
普博士曾获得过美国国会支持的“Congress Directed Medical Research Program ”的“Postdoctoral and New Investigator Awards”,并作为Principal Investigator主持过该计划两项科研项目。近十余年,他一直担任国际光电仪器工程学会西部光电大会“光学活检”会议组委会委员及会议主席。他曾任职于全球首家光声显微镜开发公司-美国微光声技术公司,并担任首席科学家,主导了多款光声显微镜的研发和产业化,有力推动了光声和生物光子学技术的基础研究、临床应用研究及产业化工作。